下午4点入住,第二天早晨11点退房;想要12时入住或者15时退房均另外支付699元。今年暑期,上海一酒店的入住和退房时间引起网友热议,网友吐槽“这个规定太不方便了。”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此表示,如此服务不可取,应加强服务的柔性化,提升服务口碑。
长期以来,酒店退房时间一直受到旅客诟病。深夜抵店、清晨赶路的客人,即便只短暂休息几小时,也可能要支付全天住宿费。2024年6月,有男子吐槽早上6点入住一酒店,当日下午2点被要求退房,住了8个小时,交了一天房款。
目前,我国大部分酒店实行“22小时退房制”,“下午2点入住、中午12点退房”成了行业内的“默认规则”。
这种“住不满24小时却算一天”的体验,让“花钱买时间”的消费者总有些憋屈。“算起来24小时都不到”成了很多住客心中的“小疙瘩”。
酒店退房时间,到底是谁规定的、怎样规定的?就没有更合理一些的解决方法了吗?
━━━━━
因为退房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
在酒店住宿方面,退房退款纠纷频频发生,多地消协将“退房时间争议”列为住宿服务投诉的高频问题。
退房时间有争议,顾客一旦超时,大部分时候会产生费用,“超时费争议”就成了投诉的“重灾区”。“标准不透明”“金额不合理”“事先未告知”成为引发纠纷的核心症结。
从几十元的超时费到几百元的“半天房费”,看似数额不大的纠纷,却让不少人憋了一肚子火。
数据显示,“超时退房”绝大多数都是小额纠纷,超六成的涉诉金额都在150元以内。数额不大,本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但是,消费者争的不是钱,而是“理”在何方。
网络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在预订酒店时,酒店并没有告知延迟退房的收费规则,在退房时延迟了一两个小时,结果酒店要按照半天的价格收费,消费者认为不合理,随之将其投诉至网络投诉平台。
▲(截图来自黑猫投诉)
在社媒平台,有不少人认为,酒店规定合理的退房时间,并在客人延迟退房时,收取一定费用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具体收多少、怎么收才合理,值得商榷。
━━━━━
“超时退房”的费用,应该怎么算?
面对住客的质疑,经常能听到酒店方回应说:“就是如此规定”,可这所谓的“规定”,到底从何而来?
往前追溯,2002年出台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第十条提到,饭店客房收费以“间/夜”为计算单位,住客住满一天,次日12时前退房的,不收半日房费;次日18时前退房的,收半日房费;次日18时后退房的,收全日房费。这在当时成了不少酒店执行12时退房的“依据”。
该规定公布后,很快引起了多起消费者投诉。2009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当年十大消费维权举措,其中酒店“12时退房”成为中消协要破解的行业潜规则之一,消协警醒酒店行业要尊重消费者的权益。
同年8月,《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进行了修订,直接删除了“中午12点退房,超时加收房费”的具体规定;其中第十条规定修改为:“饭店应在前厅显著位置明示客房价格和住宿时间结算方法,或者确认已将上述信息用适当方式告知客人。”
这就意味着,酒店不能再拿这个旧规定来说事儿了。退一步讲,即便没有修改,行业标准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司法实践曾出现过相关典型案例。
2024年1月,黄先生入住某连锁酒店,凌晨2点办理入住,次日因出庭延时,15时后匆匆赶回酒店,办理退房。于是,酒店方以“超时退房”为由,多收黄先生半日的房费,双方也因此发生争执。
黄先生认为这不合理,并将酒店诉至法院。历时8个月,经过一审、二审程序,法院最终宣判:所谓“行业惯例”无效,酒店应退还多收的224元房费。
法律亮剑之下,退房时间和超时收费,不是酒店单方面说了算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酒店必须在入住前清晰告知退房规则,不能搞“事后算账”。提前把规则说清楚,才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入住。
━━━━━
酒店入住时间可以变为“24小时”吗?
对于越来越卷的酒店行业而言,灵活的退房时间是吸引住客、提升入住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期,有媒体报道,武汉有一酒店实行“24小时退房制”,且这一制度已经稳定执行了14年。“我们从2011年开业起,就按照24小时入住制执行,即从客人入住到退房,住满24小时算一天。”该酒店负责人介绍道。
▲(截图来自抖音@齐鲁频道及评论区)
该酒店的这一制度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好评,不少住客都在期待,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全行业推行?
事实上,客房要周转,酒店也有自己的“无奈”。一从业人员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陈述了酒店方面的顾虑:“实行‘24小时退房制’会使得顾客到店的时间变得不确定,从而导致酒店无法预估顾客最终的退房时间。这样一来,酒店将要面临的问题是,下一名客人到的时候,他能否接受在酒店前台一直等待上一名客人退房?长此以往,酒店的投诉率会飙升。”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讨论这个话题时,都提到了“相互理解”。有网友表示:“其实也能理解酒店,要是大家都乱七八糟的时间退房,打扫不过来,后面住的人也不方便。”
统计词频后发现,“打扫”“提前”等词是高频词汇,这表明,在注重自身权益的同时,网友也考虑到了酒店“打扫卫生”的难处。
目前酒店实行的退住规则,其核心逻辑在于保障客房周转效率。对于酒店来说,如果实行“24小时退房制”,不同的客人很有可能在不同时间点退房,如此一来,打扫房间的时间不好协调,很容易影响下一批客人的入住体验。
事实上,与国际市场比,国内酒店行业规则的调整结合本土市场需求与文化习惯,在“退住时间”上,明显优于国际的运营模式。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热门旅游国家,大部分酒店都是下午3点入住,次日11点退房。
其实,对于酒店入住时间是否会变为“24小时”,我们不必过于纠结。真正重要的,并非统一成一种模式,不必盲目向国际标准看齐,而是要自主探索,探索更灵活的时间管理模式。
比如,酒店可以根据客人的入住时间,适当延长退房时间;或者推出“超时半小时内不收费”的政策,让客人不必慌慌张张地打包行李;会员卡权益也能嵌入免费延时服务,让常客感受到专属的体贴。同时,也该鼓励一些“24小时制”的酒店自然生长,从而提供给真正有需要的消费者。
这些调整虽然细微,却可以回应双方的期待——入住时明明白白,退房时顺顺利利。毕竟,酒店的本质是服务,住客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那多出来的一两个小时,而是被尊重的感觉。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酒店退房时间引热议,是时候告别“一刀切”了?》
新京报《晚退房2小时收半天房费,这种“行业惯例”不该惯着》
央视网《弹性退房难在哪儿?一家“24小时退房制”酒店的特别启示》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实习生 雷逸斐
新媒体设计:苗奇卉
校对:张彦君
值班编辑 王丹妮 实习生 张婷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天津炒股配资开户,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融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