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档许多新电影在上映,一部宣传不多,惊喜不少的《戏台》上映,陈佩斯导演,黄渤、姜武等实力派主演。
搞笑和深意并存的一部电影,成为了暑期档的黑马。
黄渤表现尤其精彩,这几年,他不像前几年那样活跃,但一出手,就是王炸。
黄渤出生于一个高知家庭,父母是支边干部,在黄渤4岁的时候,一家人从甘肃搬到了青岛,父母的职务也升到了处级,家里条件很好,不用为了生计发愁。
黄渤小时候没吃过什么苦,一路顺风顺水,独独有一点不行:成绩不好。
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原本还希冀着儿子能够考个清华北大,可黄渤却对念书没什么兴趣,成绩长期位居倒数第一不说,还经常闯祸,导致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搞得父母头疼不已。
后来夫妻二人不再发愁儿子的成绩了,因为黄渤念到中学就不念了,他爱上了唱歌跳舞。
展开剩余94%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华语乐坛正处在上升期,罗大佑的台湾校园民谣风徐徐吹过,滚石唱片捧红一众歌手,张国荣、陈百强、Beyond等人也开始在香港乐坛发光发热,崔健又发出了中国摇滚乐的第一声嘶吼。
面对着百花齐放的乐坛,黄渤心动了,他不再到处闯祸惹事,开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练习唱歌跳舞,可以一整天不出门。
与此同时,学校也发现了他的这点改变,派他代表学校去参加青岛电台举办的中学生卡拉OK大赛。
黄渤十分争气,一举拿下了第三名的成绩,给自己的学校争了光。
在唱歌方面尝到了甜头,黄渤的心更加坚定了,还没毕业就开始在青岛大大小小的歌舞厅走穴表演,给他积累了不少演出经验,也引起了父母的不满。
在父母眼里,黄渤每天到处奔跑,又辛苦又挣不到钱,就是不务正业。
本以为毕业后参加了工作,黄渤能够收敛一点,不曾想,这孩子一毕业就跑去组了个乐队,拉着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到处跑着“玩”。
这个乐队就是“蓝色风沙”。
乐队里一共10个人,黄渤一人操持着,从演出到吃饭,连“掌勺大师傅”都是由他亲自担任。
拉着这群人全国各地到处演出,从南到北,他们跑遍了整个中国,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黄渤一个青岛人却能把陈忠实的福建口音和“农民发明家”的贵州口音学了个十成十吧。
这一圈跑下来,歌手的名气没响亮多少,应付场面的能力却厉害了挺多。
去东北冒充香港明星演出、上台就被人起哄、演完出不给钱,什么样的事他都经历过,什么样的事他都干过。
走穴演出那几年,他把社会底层人士的辛酸都经历了一遍,把小人物的心态都理解了个透。
1993年,北京娱乐业发展,黄渤就跑到了北京,加入了“北漂”的行列中。
北漂的日子苦不堪言,黄渤的形象并不出众,甚至在当时的唱片公司看来,丑!
形象上吃的亏就算再好的唱功也难给弥补过来,所以即便黄渤唱功出色也没人愿意签他、捧他。
没有伯乐,千里马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黄渤只能在迪厅驻唱。
收入微薄又不肯向家里伸手,黄渤只能住在郊区的地下室,每天再骑着自行车跑到柳芳那边的莱特曼迪厅去唱歌。
说来这个迪厅也是厉害,当年周迅、沙宝亮、零点乐队、满文军、杨坤、朴树等人都在这里唱过,最后他们都火了,只有黄渤,依旧默默无闻。
家里不愿意让黄渤再继续浪费时间,把他叫回了家,在姐姐的帮助下,黄渤开了一个服装厂,过上了“除了钱之外一无所有”的日子。
那段时间黄渤每天忙着生意上的应酬,早上走着出去,晚上司机抬着回来,兜里常备的是筷子,随时准备“抠嗓子眼”,吐完回来再继续喝。
一瓶一瓶酒下去,生意也一单一单敲定,钱包越来越满,心里却越来越空。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2000年,好友高虎向他递来了改变命运的橄榄枝。
黄渤与高虎是一对挚交好友,二人打小就认识,到了高中毕业,黄渤开始了他的歌唱事业,高虎则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京”奔着他的演艺事业去了。
2000年,在北影厂大院长大的管虎筹备了一部电影《上车,走吧》,这是一部专门给CCTV6电影频道拍摄的电视电影,讲了两个外乡青年的北漂生活,需要两个会说青岛话的人来演,于是选中了青岛来的高虎,另一个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人选。
这时的高虎想到了自己的好友黄渤。
就这样,黄渤开始了他人生当中的首次“触电”。
电影讲述了黄渤饰演的高明与高虎饰演的小强二人从山东的乡村进到从小就梦想着的城市北京,住进了京城里的“城中村”,成为了北京的“村里人”,在小巴车老板的帮助下承包了302路小巴车,小强开车高明买票,二人成功加入了“北漂”大军。
从一开始放不开手脚、受人挤兑,到后来因为家乡话的吆喝而上了电视,成为了城里的红人,事业逐渐有了起色。
与此同时,二人也有了心仪的女子,爱情开始萌发。
小巴车生意越做越好,这也就引起了同行的眼红,开始暗地里给二人使绊子,对车做手脚,导致行车过程中失去控制,险些车毁人亡。
经过这么一档子事,二人的小巴生意难以为继,爱情也成了泡影,两人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原点,与初到京城的时候一样,只是多了满身伤痕。
最终高明意气不再,回到了曾经养育自己的地方,接受了父母安排的职位,小强仍然留在北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找到出路。
曾经离开村子时意气风发,对大城市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而今麻木又胆怯,不敢再去尝试新的事物,也不再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城里人”。
他们全都梦醒了。
电影用最简陋的手持摄影方式拍摄,低投资,小成本,甚至拍摄时间只有仅仅12天而已,但却足够真实,真实到让黄渤以为自己就是高明,好像一夜之间又回到了那段在北京奔波驻唱的日子。
曾经他也怀着一段歌手的梦来到北京,怀着无限的期待,以为自己有一天也会以歌手的身份出人头地。
最后梦碎了,他收拾行李回到了家里。
或许他当时的想法和高明一样,在家不会四处碰壁,也还能照顾照顾父母。但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北京。
这部电影让黄渤第一次来到了中国电影的最高殿堂——金鸡百花电影节。
看着那些曾经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大明星如今就坐在自己旁边,对他生涩却真实的表演表达着认可与赞誉,黄渤觉得自己就在做梦。
他爱上了表演。放下了歌手,他想做一个演员。
黄渤以将近而立之年的“高龄”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其实黄渤在表演方面非常有天赋,当初管虎找他是因为这个角色需要一个又土又丑的农村青年,黄渤试戏的时候穿着那身“土味满满”的戏服,用青岛话喊了两句台词,管虎就相中了他,也没管他根本就不是科班出身也没经过专业训练。
电影开拍,高虎专业院校出身,对拍摄有着充足经验,完全没问题,但黄渤就不行了,拍着拍着就跑到了镜头外。
连续“出画”了好几条,最后还是靠着高虎拽着他衣角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开始那两天真是把导演管虎给气死了,气得大骂高虎:“你说你上哪儿找到这么个人?”
然而不曾想,到了第三天,黄渤就明白拍戏是怎么回事了,感觉越来越好,管虎也越来越满意,甚至还在转年邀请黄渤去拍了电视剧《黑洞》,角色任他挑。
具有表演天赋的黄渤跑去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结果一连考了两年,都因为外形问题落榜了。
第三年,黄渤考上了配音系的大专班,和配音演员边江成为了同学,也在念书期间认识了当时在北电进修的宁浩。
毕业之后,黄渤面临一个选择:留校任教还是接受宁浩的邀约去演电影。
最终黄渤选择了宁浩,去出演了《疯狂的石头》中的黑皮。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却被黄渤给演活了,那个甩着油头在天桥上狂奔的身影深深刻进了观众的脑海里,圈内圈外都记住了这个操着一口方言的小角色,也记住这个叫黄渤的演员。
那时候黄渤真实地明白了,“一夜爆火”,原来就是这个感受。
这一次他彻彻底底融入了这个圈子,真正被大家认可,被观众熟知,剧组的邀约一个接一个到来,但角色大部分都还是小人物的角色。
对此黄渤没有什么不满,每一个角色他都认真对待,而且越是平凡的小人物,他驾驭起来越是顺手。
就这样过了几年,管虎再次邀请他去拍摄一部电影,就是这部电影,让他成为了“影帝”。
2009年,管虎筹拍了一部电影,一部和奶牛“较劲”的电影,《斗牛》。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村子里的青年牛二,被村中的“老祖”选中去养牛,这头牛和别的牛不一样,是党托村民帮忙养的奶牛,签下了合约按了手印,一直养到部队回来。
电影从开始就一直在和牛打交道。
村子里的人都死关了,就剩牛二一人守着奶牛,最初他烦这头牛,想摆脱;后来鬼子进村,他开始想着救牛;再后来鬼子被杀了,他又从难民手中护牛;最后带着牛从闻声赶来的土匪手中带走了牛,跑到了山上,与牛相伴过了好多年。
整部影片就是通过牛二与奶牛之间的纠葛与挣扎,揭露战争之下民众所遭受的各种苦难。
牛二的角色有些倔,怕死,想活,但他也信守承诺。每天裹着厚厚的棉裤棉袄,蓬头垢面地在黄土高原上四处奔跑,还要日日与牛较劲。
就这么一部戏,拍摄的时候费了老劲了。
当初黄渤拍《上车,走吧》的时候走位不听指挥,把管虎气到抓狂还能骂两句,但现在奶牛不配合,管虎就是气到爆炸也没办法,毕竟你骂它也听不懂,该不配合还是不配合。
本来一个半月能拍完的戏,生生拍了四个月。
一个镜头拍上几十遍、上百遍,才进组3天,黄渤就累吐了。那牛是真不听话啊,黄渤来回来去在一座山上跑了36趟,跑废了37双鞋,全身上下大大小小无数个伤,生理心理都到了极限。
正如黄渤自己所说,这个戏可能一般演员完成不了,肉体上精神上都吃了各种苦,几次面临崩溃。
不光黄渤这么认为,连导演管虎都这么觉得,甚至有一次,管虎都以为黄渤要撂挑子走人了。
那天晚上黄渤敲开了管虎的门,打开门看到的就是黄渤那张满面愁容的脸,吓得管虎赶紧安慰他:“有话好好商量,你别拍一半要走啊。”
结果黄渤晃了晃手里的酒,他只是想来找管虎喝酒,那天是他的生日。
一部110分钟的电影,拍了400盘高清带,每盘150分钟。
拍这部戏用的不是录影带,是黄渤的命。
最后证明黄渤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斗牛》这部电影,黄渤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影帝”,金马奖“影帝”。
那一年,他和张家辉一同站在了金马奖的领奖台上,那是金马奖自开办以来第一次诞生“双黄影帝”。
这个影帝来之不易,拍摄的四个月里,黄渤不是演员,不是歌手,不是青岛机关干部家的儿子,他就是牛二,那个在小村庄里日日与牛相对的农村小青年。
之后黄渤又陆陆续续演了多部作品,跟宁浩、管虎、徐峥合作次数最多,出演的角色里小人物角色最多,但角色再小,也难以掩盖他的光芒。
每一个角色他都认真对待,无论大小,因为在黄渤自己眼中,他始终都是一个普通人,都是有家人有工作一个鼻子俩眼睛的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普通到不能再普通。
黄渤的事业一路蒸蒸日上,获得影帝,成为导演,登上春晚,票房突破百亿,就连综艺节目也十分成功。
今年黄渤的一档综艺节目收获了不少好评,为了这个节目,他甚至退出了《极限挑战》,节目中他向好友舒淇透露了原因。
餐厅的“店长”是黄渤,“副店长”是宋祖儿和王彦霖,每一期都会邀请其他嘉宾来参与,店员是5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
认知障碍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老年痴呆”,会经常遗忘一些人和事,黄渤的父亲就患上了这个病。
黄渤的父亲患上了认知障碍,在黄渤回家的时候对他非常客气,母亲就指着黄渤问他,这是谁。
父亲的避而不答让黄渤心中产生了恐惧,在父亲将他认成自己的战友时,黄渤内心的防线彻底崩塌。
他从不敢想象,那个肩膀宽厚背影坚挺的父亲有一天会患病,会忘记他。
面对忘记自己的父亲,黄渤毫无办法,内心的震撼与悲痛都无法言说。
“他现在能打我一顿,那该有多高兴。”
这是黄渤唯一能够表达自己心情的话语。
他和所有普通儿子一样,都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希望他身体健康,平安长寿。
那一刻,他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
或许黄渤之所以能把那些小人物的角色表演得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一直就是一个“小人物”吧。
侯孝贤曾经对黄渤说:“该挣钱挣钱,但身上自然朴实的劲儿别丢了。”
黄渤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混成什么样他也还当自己是个普通的小人物,保留着身上最初的那份朴实。
他是歌手,是青岛最好的舞蹈老师,是影帝,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小人物。
发布于:北京市天津炒股配资开户,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融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